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活动能力下降和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1]。其可以影响任何关节,主要影响部位包括膝、手、髋关节和脊椎[2]。WHO 风湿病科学小组估计,全世界 60 岁及以上人群中,10% 存在可归因于 OA 的重大临床问题[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20 年 OA 将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4]。OA 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估计 2%~10% 的成年人患有 OA,每年造成约 6 800 万人失业。OA 也是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原因,每年给社会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同时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较高的经济负担[5]。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于 65 岁的人群中,OA 整体发病率为 8.1%。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导致未来 OA 患病人数持续增加[6]。我国每 10 万人 OA 导致的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从 1990 年的 92.5 上升至 2017 年的 98.8[7]。然而我国的 OA 流行病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进行了多次多地区的调查,但数据大多不被国际认可,主要与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 OA 诊断标准不一致和检测方法不标准有关[8]。目前全世界关于 OA 患病率的调查已有较多报道,但由于受样本量、研究设计方案、调查对象年龄、调查区域等多方面的影响,OA 患病率结果不一。因此,本研究采用 Meta 分析方法对 2000 年以来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各部位 OA 的患病率调查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采用随机抽样的横断面研究。
1.1.2 研究对象
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1.1.3 结局标准
OA(包括颈、膝、腰、手等部位)患病率,诊断标准明确且有一定依据。
1.1.4 排除标准
① 研究对象为特殊人群,如以医院患者或某种职业为研究对象的文献;② 重复发表的文献;③ 无法提取研究中所需数据的文献;④ 若数据来源相同则归为一个研究。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The Cochrane Library、CBM、VIP、CNKI 和 WanFang Data 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OA 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 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各数据库特点进行调整。同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骨关节炎、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等;英文检索词包括:OA、osteoarthritides、prevalence、epidemiology、China、Chinese 等。以 CNKI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有需要,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未确定但对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干预措施;③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偏倚风险评价标准采用横断面/患病率研究质量评价表(Agency for Health 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9]。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 3.5.2 中的 Meta 包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生率及其 95%CI 为统计效应量。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根据不同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5 855 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29 个横断面研究[10-38],总调查人数 60 711 例,OA 患者为 19 707 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粗患病率
共纳入 7 个研究[10, 11, 17, 23, 25, 33, 34](诊断标准[39]:取最严重节段、部位为基准,有临床症状且放射学 X 线片显示 Kellgren & Lawrence 分级≥Ⅱ 级)。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OA 的粗患病率为 38.46%[95%CI(24.31%,46.22%)](表 3)。

2.3.2 亚组分析
按不同患病部位、性别、年龄、地区、诊断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腰椎 OA 患病率最高(24.79%),其次为膝(20.50%)、颈椎(16.90%)和手骨关节(4.60%)。腰椎、膝 OA 患病率女性(25.67%、25.14%)均高于男性(24.38%、18.99%);农村(21.85%、22.79%)均高于城市(18.57%、17.46%)。西部地区膝 OA 患病率(23.59%)高于东部(18.63%)和中部地区(15.54%);西部地区腰、手 OA 患病率(31.17%、6.85%)均高于东部地区(24.38%、2.7%);东部地区颈椎 OA 患病率(20.49%)高于西部地区(12.32%)。
3 讨论
OA 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40]。对全球疾病估计结果显示,60 岁以上的 9.6% 男性和 18% 女性可能患有症状性 OA[41]。随着老龄化的加剧,OA 患病率增加带来的疾病负担也逐渐加重,预计到 2030 年将有近 4 亿人患有 OA[42]。虽然 OA 的严重性已被强调了很多年,然而相关的大型队列研究仍较匮乏,Sun 等[43]研究了 2000~2018 年各亚型 OA 的患病率。帖小佳等[44]对 2001~2006 年膝 OA 患病率进行了 Meta 分析。但 OA 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且没有治愈方法[45],<40 岁人群中患病率较低,应重点对≥40 岁人群进行分析。本研究共纳入 29 个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涉及 12 个省市,Meta 分析结果显示 2000~2019 年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OA 粗患病率为 38.46%,仍位于较高水平。
对患病部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腰椎 OA 患病率最高,其次为膝 OA 患病率。临床上膝 OA 常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46]。膝 OA 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腰、膝 OA 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与已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47, 48]。OA 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患病率也逐渐增长[49],老化也和 OA 有着密切的关系[5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在 OA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关[51],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52]。西部地区膝、腰椎 OA 患病率高于东部,而东部地区颈椎 OA 患病率高于西部,可能原因为:① 西部地区主要为山区,攀爬活动较多,而 OA 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53];②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比例较大,而东部地区伏案工作人群较多,导致发病部位差异。
本研究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受研究设计所限,选择、测量等偏倚不可避免;② 由于受诊断标准、目标人群、区域、城乡、年龄等各种因素影响,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即使进行亚组分析,仍不能降低异质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③ 部分亚组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调查样本量较小,可能降低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表明,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其中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最高,西部患病率高于东部与中部地区;其次为膝骨关节炎,女性、农村、西部地区人群患病率较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活动能力下降和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1]。其可以影响任何关节,主要影响部位包括膝、手、髋关节和脊椎[2]。WHO 风湿病科学小组估计,全世界 60 岁及以上人群中,10% 存在可归因于 OA 的重大临床问题[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20 年 OA 将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4]。OA 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估计 2%~10% 的成年人患有 OA,每年造成约 6 800 万人失业。OA 也是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原因,每年给社会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同时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较高的经济负担[5]。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于 65 岁的人群中,OA 整体发病率为 8.1%。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导致未来 OA 患病人数持续增加[6]。我国每 10 万人 OA 导致的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从 1990 年的 92.5 上升至 2017 年的 98.8[7]。然而我国的 OA 流行病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进行了多次多地区的调查,但数据大多不被国际认可,主要与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 OA 诊断标准不一致和检测方法不标准有关[8]。目前全世界关于 OA 患病率的调查已有较多报道,但由于受样本量、研究设计方案、调查对象年龄、调查区域等多方面的影响,OA 患病率结果不一。因此,本研究采用 Meta 分析方法对 2000 年以来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各部位 OA 的患病率调查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采用随机抽样的横断面研究。
1.1.2 研究对象
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1.1.3 结局标准
OA(包括颈、膝、腰、手等部位)患病率,诊断标准明确且有一定依据。
1.1.4 排除标准
① 研究对象为特殊人群,如以医院患者或某种职业为研究对象的文献;② 重复发表的文献;③ 无法提取研究中所需数据的文献;④ 若数据来源相同则归为一个研究。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The Cochrane Library、CBM、VIP、CNKI 和 WanFang Data 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OA 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 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各数据库特点进行调整。同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骨关节炎、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等;英文检索词包括:OA、osteoarthritides、prevalence、epidemiology、China、Chinese 等。以 CNKI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有需要,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未确定但对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干预措施;③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偏倚风险评价标准采用横断面/患病率研究质量评价表(Agency for Health 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9]。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 3.5.2 中的 Meta 包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生率及其 95%CI 为统计效应量。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根据不同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5 855 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29 个横断面研究[10-38],总调查人数 60 711 例,OA 患者为 19 707 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粗患病率
共纳入 7 个研究[10, 11, 17, 23, 25, 33, 34](诊断标准[39]:取最严重节段、部位为基准,有临床症状且放射学 X 线片显示 Kellgren & Lawrence 分级≥Ⅱ 级)。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OA 的粗患病率为 38.46%[95%CI(24.31%,46.22%)](表 3)。

2.3.2 亚组分析
按不同患病部位、性别、年龄、地区、诊断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腰椎 OA 患病率最高(24.79%),其次为膝(20.50%)、颈椎(16.90%)和手骨关节(4.60%)。腰椎、膝 OA 患病率女性(25.67%、25.14%)均高于男性(24.38%、18.99%);农村(21.85%、22.79%)均高于城市(18.57%、17.46%)。西部地区膝 OA 患病率(23.59%)高于东部(18.63%)和中部地区(15.54%);西部地区腰、手 OA 患病率(31.17%、6.85%)均高于东部地区(24.38%、2.7%);东部地区颈椎 OA 患病率(20.49%)高于西部地区(12.32%)。
3 讨论
OA 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40]。对全球疾病估计结果显示,60 岁以上的 9.6% 男性和 18% 女性可能患有症状性 OA[41]。随着老龄化的加剧,OA 患病率增加带来的疾病负担也逐渐加重,预计到 2030 年将有近 4 亿人患有 OA[42]。虽然 OA 的严重性已被强调了很多年,然而相关的大型队列研究仍较匮乏,Sun 等[43]研究了 2000~2018 年各亚型 OA 的患病率。帖小佳等[44]对 2001~2006 年膝 OA 患病率进行了 Meta 分析。但 OA 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且没有治愈方法[45],<40 岁人群中患病率较低,应重点对≥40 岁人群进行分析。本研究共纳入 29 个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涉及 12 个省市,Meta 分析结果显示 2000~2019 年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 OA 粗患病率为 38.46%,仍位于较高水平。
对患病部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腰椎 OA 患病率最高,其次为膝 OA 患病率。临床上膝 OA 常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46]。膝 OA 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腰、膝 OA 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与已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47, 48]。OA 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患病率也逐渐增长[49],老化也和 OA 有着密切的关系[5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在 OA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关[51],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52]。西部地区膝、腰椎 OA 患病率高于东部,而东部地区颈椎 OA 患病率高于西部,可能原因为:① 西部地区主要为山区,攀爬活动较多,而 OA 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53];②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比例较大,而东部地区伏案工作人群较多,导致发病部位差异。
本研究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受研究设计所限,选择、测量等偏倚不可避免;② 由于受诊断标准、目标人群、区域、城乡、年龄等各种因素影响,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即使进行亚组分析,仍不能降低异质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③ 部分亚组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调查样本量较小,可能降低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表明,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其中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最高,西部患病率高于东部与中部地区;其次为膝骨关节炎,女性、农村、西部地区人群患病率较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