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丹丹, 程春燕, 程南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评估结果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 20(12): 1434-1438. doi: 10.7507/1672-2531.202003189 复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基地在保障住培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和输送优秀卫生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1]。为更好地促进培训基地建设,保证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的住培基地进行评估,对基地建设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全国基地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实现同质化住院医师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包含助理全科在内共 24 个西医住培专业基地,目前在培训人数多达 1 925 人。为更好地加强对专业基地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将培训基地(医院)的各项措施和举措在各住培专业基地层面切实执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 24 个住培专业基地进行了评估,以期为住院医师专业基地建设提供经验和改进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评估对象
将评估的 24 个专业基地分为内科类、外科类、综合类 3 种类别进行评估。其中内科类包括内科、皮肤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精神科、助理全科、全科和放射肿瘤科 8 个专业基地;外科类包括儿外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耳鼻咽喉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和外科(胸心外科方向)8 个专业基地;综合类包括检验医学科、临床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和眼科 8 个专业基地。
1.2 评估方法
聘请各专业基地主任或教学主任、教学专职岗老师、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作为评估人员,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各专业基地 2019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为评估依据,重点评估基地条件、师资条件、过程管理 3 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基地条件包含培训基地门急诊量、设备设施、技能操作种类和数量、疾病种类和数量等基本条件;师资条件包含带教师资条件、带教师资组成、师资培训、师资评价等内容;过程管理包括培训制度与落实、培训活动、过程考核等内容。评估流程为现场实地查阅资料和访谈相关管理人员相结合,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现场反馈和集中反馈,并要求专业基地限期整改并根据情况进行复评,实现基地评估的 PDCA 循环。
1.3 统计方法
使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包括基地条件、师资条件、过程管理 3 部分分项得分和总得分。
2 结果
2.1 评估专家基本情况
本次评估邀请专家 50 人,其中 32 人(64%)为博士或以上学历,30 人(60%)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技师)以上职称,26 人(52%)为专业基地主任、教学主任及参加过国家评估专家,16 人(32%)为专业基地教学专职岗老师。
2.2 被评估专业基地基本情况
共评估专业基地 24 个,其中麻醉科和全科均有一个协同基地,全科有 6 个基层实践单位。在训住院医师和助理全科共计 1 925 人(表 1)。

2.3 评估结果
因各专业基地的分项指标分值和总分值不统一,为更好地进行排序和分析,将各专业基地实际得分按百分制折算。24 个专业基地得分在各分数段比例分别为:41.67%≥90 分,16.67% 为 85 分~90 分,20.83% 为 80 分~85 分,8.33% 为 70 分~80 分,12.50% 为≥60 分~70 分(表 2)。

3 讨论
3.1 专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3.1.1 师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住培的目标是实现住院医师产出同质化,而带教师资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2]。带教老师的临床知识储备、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及道德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培训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核心[3-5]。华西医院虽然在院级层面建立了院内师资培训制度、评价体系和师资激励方案,也出台了相应的晋升制度。但是每个专业基地在基地内对师资培训仍不够,未覆盖全部师资和住院医师导师;每个专业基地和轮转科室内部的师资评价制度未完全落实,执行的质量参差不齐。
3.1.2 资料归档整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完整、完善、完备的档案管理是住培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6]。部分专业基地未按照要求制作目录和条码,资料整理混乱,未进行分类整理。只有做好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为开展住培提供科学的决策性依据[7]。
3.2 专业基地亮点
3.2.1 加强专业基地建设,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各专业基地住培管理构架完善,严格执行了专业基地主任负责制,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教学小组,定期召开相关管理会议。同时设置教学专职岗作为教学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住院医师日常轮转、入科、出科、教学活动、档案管理等工作。在此基础上,专业基地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
3.2.2 规范培训过程,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所有专业基地均能够按照标准安排住院医师轮转,严格执行出入科时间。小讲课、教学查房、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提前一年安排出来,并且有专人进行组织管理。同时部分专业基地探索进阶式培养方案;部门专业基地充分利用住院医师碎片化时间进行培训和教学管理,制作网课教程,线上和线下多形式开展课程和培训,同时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兴趣是受教群体能够保持学习热情的关键点之一[8]。全部专业基地均建立了住院医师课程体系,以学分制加以固定,保证质量。
3.2.3 创新考核方式,过程考核逐步加强
考核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传统医学教育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评价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9]。尽管终结性评价具有其优势,但由于其过度强化了最终考试成绩的作用,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在考前突击而忽略了学习过程[10]。因此住院医师考核不仅有结业考核,并且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在过程考核中,华西医院有严格的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部分专业基地不断创新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管理,加强对住院医师的形成性评价。
3.3 基地建设经验
3.3.1 院内督导是加强专业基地建设的有效手段
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确保培训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核心部分[11]。培训基地(医院)制定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培训举措、激励评价机制、过程管理要求等如何在各专业基地得到落地,不打折扣的执行,需要院级层面定期对专业基地进行督导,通过监督与检查可以检测出人才的培养方案合理与否[12]。在高等院校中,教育督导是我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发展中长期发挥规范性监督和诊断性指导的作用[13]。同样,与院校教育一同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住培专业基地建设中,需要加强院级督导,建立医院—专业基地—住院医师链条式质量监控体系[14],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效果明显,建立健全院内督导制度成为专业基地建设的有效手段。
3.3.2 全方位评价体系是提高专业基地水平的重要保证
评价体系是住培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反映住培效果、评价住培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整个培训过程起到反馈和监督的作用[15]。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需要各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结合基地实际进行制定和应用。华西医院力图构建无死角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体系中,不仅是对住院医师综合素养的一个衡量,同时对专业基地也是制约和督促。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包含围绕住院医师的 360 度测评和对专业基地的评价。考核评价是住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培训成效的核心环节[16]。因此建立围绕住培专业基地建设的全方位的评估体系,是提高专业基地水平的重要保证。
3.3.3 课程体系构建是规范专业基地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在专业基地的训练和学习得来的。临床培训任务繁重,教学活动多样,很多学习的效果都取决于住院医师本人的学习意愿,并没有跟结业过程考核强制挂钩。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比较零散,未成体系。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华西医院着力构建学分制住院医师课程体系,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科技能、人文素养、科研训练等多模块来设置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中,不仅明确了住院医师的培训要求,实现素质与潜力的“双丰收”,打造综合素质优异的创新型医疗人才[17]。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专业基地的培训任务和职责。强化规范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升住培质量与内涵的关键[18]。
3.3.4 信息化建设是专业基地完成高质量培训的有力支撑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与推进,培训的规模不断增大,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增长。信息化技术管理将会影响传统的住培管理和教学模式,为住培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9]。目前的住院医师培训信息系统偏于管理,实际上,基于在线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住院医师培训,具有近似于革命性的影响[20]。为此,华西医院启动住院医师管理系统升级换代工程,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充分考虑专业基地的分层、分阶段进阶式培养安排,教学活动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功能,各级考核的线上功能,全方位评价体系的覆盖功能等。切实为专业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对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21]。“健康中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22]。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的有益探索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必然选择[23]。总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24]。从国家到地方,从各级政府部门到培训基地采取综合措施,狠抓住培质量的生命线,加强“同质化”建设,有力促进住培制度落实。在严把基地入口关基础上,建立基地动态管理机制。而对培训基地而言,专业基地作为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场地和具体执行者,专业基地的建设和动态监控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同质化”的实现。各培训基地应加强专业基地建设,切实实现住院医师培养从量到质的培养目标转变,做好住院医师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住院医师工作质量,提供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建设健康中国[2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基地在保障住培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和输送优秀卫生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1]。为更好地促进培训基地建设,保证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的住培基地进行评估,对基地建设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全国基地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实现同质化住院医师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包含助理全科在内共 24 个西医住培专业基地,目前在培训人数多达 1 925 人。为更好地加强对专业基地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将培训基地(医院)的各项措施和举措在各住培专业基地层面切实执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 24 个住培专业基地进行了评估,以期为住院医师专业基地建设提供经验和改进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评估对象
将评估的 24 个专业基地分为内科类、外科类、综合类 3 种类别进行评估。其中内科类包括内科、皮肤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精神科、助理全科、全科和放射肿瘤科 8 个专业基地;外科类包括儿外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耳鼻咽喉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和外科(胸心外科方向)8 个专业基地;综合类包括检验医学科、临床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和眼科 8 个专业基地。
1.2 评估方法
聘请各专业基地主任或教学主任、教学专职岗老师、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作为评估人员,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各专业基地 2019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为评估依据,重点评估基地条件、师资条件、过程管理 3 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基地条件包含培训基地门急诊量、设备设施、技能操作种类和数量、疾病种类和数量等基本条件;师资条件包含带教师资条件、带教师资组成、师资培训、师资评价等内容;过程管理包括培训制度与落实、培训活动、过程考核等内容。评估流程为现场实地查阅资料和访谈相关管理人员相结合,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现场反馈和集中反馈,并要求专业基地限期整改并根据情况进行复评,实现基地评估的 PDCA 循环。
1.3 统计方法
使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包括基地条件、师资条件、过程管理 3 部分分项得分和总得分。
2 结果
2.1 评估专家基本情况
本次评估邀请专家 50 人,其中 32 人(64%)为博士或以上学历,30 人(60%)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技师)以上职称,26 人(52%)为专业基地主任、教学主任及参加过国家评估专家,16 人(32%)为专业基地教学专职岗老师。
2.2 被评估专业基地基本情况
共评估专业基地 24 个,其中麻醉科和全科均有一个协同基地,全科有 6 个基层实践单位。在训住院医师和助理全科共计 1 925 人(表 1)。

2.3 评估结果
因各专业基地的分项指标分值和总分值不统一,为更好地进行排序和分析,将各专业基地实际得分按百分制折算。24 个专业基地得分在各分数段比例分别为:41.67%≥90 分,16.67% 为 85 分~90 分,20.83% 为 80 分~85 分,8.33% 为 70 分~80 分,12.50% 为≥60 分~70 分(表 2)。

3 讨论
3.1 专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3.1.1 师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住培的目标是实现住院医师产出同质化,而带教师资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2]。带教老师的临床知识储备、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及道德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培训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核心[3-5]。华西医院虽然在院级层面建立了院内师资培训制度、评价体系和师资激励方案,也出台了相应的晋升制度。但是每个专业基地在基地内对师资培训仍不够,未覆盖全部师资和住院医师导师;每个专业基地和轮转科室内部的师资评价制度未完全落实,执行的质量参差不齐。
3.1.2 资料归档整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完整、完善、完备的档案管理是住培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6]。部分专业基地未按照要求制作目录和条码,资料整理混乱,未进行分类整理。只有做好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为开展住培提供科学的决策性依据[7]。
3.2 专业基地亮点
3.2.1 加强专业基地建设,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各专业基地住培管理构架完善,严格执行了专业基地主任负责制,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教学小组,定期召开相关管理会议。同时设置教学专职岗作为教学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住院医师日常轮转、入科、出科、教学活动、档案管理等工作。在此基础上,专业基地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
3.2.2 规范培训过程,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所有专业基地均能够按照标准安排住院医师轮转,严格执行出入科时间。小讲课、教学查房、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提前一年安排出来,并且有专人进行组织管理。同时部分专业基地探索进阶式培养方案;部门专业基地充分利用住院医师碎片化时间进行培训和教学管理,制作网课教程,线上和线下多形式开展课程和培训,同时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兴趣是受教群体能够保持学习热情的关键点之一[8]。全部专业基地均建立了住院医师课程体系,以学分制加以固定,保证质量。
3.2.3 创新考核方式,过程考核逐步加强
考核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传统医学教育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评价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9]。尽管终结性评价具有其优势,但由于其过度强化了最终考试成绩的作用,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在考前突击而忽略了学习过程[10]。因此住院医师考核不仅有结业考核,并且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在过程考核中,华西医院有严格的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部分专业基地不断创新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管理,加强对住院医师的形成性评价。
3.3 基地建设经验
3.3.1 院内督导是加强专业基地建设的有效手段
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确保培训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核心部分[11]。培训基地(医院)制定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培训举措、激励评价机制、过程管理要求等如何在各专业基地得到落地,不打折扣的执行,需要院级层面定期对专业基地进行督导,通过监督与检查可以检测出人才的培养方案合理与否[12]。在高等院校中,教育督导是我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发展中长期发挥规范性监督和诊断性指导的作用[13]。同样,与院校教育一同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住培专业基地建设中,需要加强院级督导,建立医院—专业基地—住院医师链条式质量监控体系[14],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效果明显,建立健全院内督导制度成为专业基地建设的有效手段。
3.3.2 全方位评价体系是提高专业基地水平的重要保证
评价体系是住培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反映住培效果、评价住培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整个培训过程起到反馈和监督的作用[15]。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需要各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结合基地实际进行制定和应用。华西医院力图构建无死角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体系中,不仅是对住院医师综合素养的一个衡量,同时对专业基地也是制约和督促。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包含围绕住院医师的 360 度测评和对专业基地的评价。考核评价是住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培训成效的核心环节[16]。因此建立围绕住培专业基地建设的全方位的评估体系,是提高专业基地水平的重要保证。
3.3.3 课程体系构建是规范专业基地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在专业基地的训练和学习得来的。临床培训任务繁重,教学活动多样,很多学习的效果都取决于住院医师本人的学习意愿,并没有跟结业过程考核强制挂钩。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比较零散,未成体系。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华西医院着力构建学分制住院医师课程体系,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科技能、人文素养、科研训练等多模块来设置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中,不仅明确了住院医师的培训要求,实现素质与潜力的“双丰收”,打造综合素质优异的创新型医疗人才[17]。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专业基地的培训任务和职责。强化规范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升住培质量与内涵的关键[18]。
3.3.4 信息化建设是专业基地完成高质量培训的有力支撑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与推进,培训的规模不断增大,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增长。信息化技术管理将会影响传统的住培管理和教学模式,为住培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9]。目前的住院医师培训信息系统偏于管理,实际上,基于在线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住院医师培训,具有近似于革命性的影响[20]。为此,华西医院启动住院医师管理系统升级换代工程,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充分考虑专业基地的分层、分阶段进阶式培养安排,教学活动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功能,各级考核的线上功能,全方位评价体系的覆盖功能等。切实为专业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对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21]。“健康中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22]。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的有益探索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必然选择[23]。总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24]。从国家到地方,从各级政府部门到培训基地采取综合措施,狠抓住培质量的生命线,加强“同质化”建设,有力促进住培制度落实。在严把基地入口关基础上,建立基地动态管理机制。而对培训基地而言,专业基地作为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场地和具体执行者,专业基地的建设和动态监控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同质化”的实现。各培训基地应加强专业基地建设,切实实现住院医师培养从量到质的培养目标转变,做好住院医师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住院医师工作质量,提供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建设健康中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