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胡益娟, 钟冬灵, 陈强, 李涓, 杨璐萍, 刘丹阳, 金荣疆. 基于 CiteSpace 软件的国内近 15 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 20(5): 568-575. doi: 10.7507/1672-2531.201903108 复制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粥样斑块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和心肌缺血,当管腔狭窄程度达到 50% 以上时,缺血心肌释放腺苷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受体从而诱发心绞痛[1-3]。
迄今,临床已对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研究也急速增长,但通过手工检索的方式已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需要一种高效、科学、准确、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可为我们提供海量信息。CiteSpace 自 2003 年问世,就以其直观可视的优点迅速发展,该软件是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软件,采用各种直观的可视化方法进行分析,体现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可帮助科研人员更准确快捷地对科学领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能直观地展现本知识领域的全景信息,探测其潜在的新趋势[4-6]。因此,本文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近 15 年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为检索词,对 CNKI 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方式为“主题”(精确),检索时限为 2004 年 1 月 1 日~2018 年 12 月 31 日。
1.2 研究方法
将筛选后的文献以 .refwoks 格式导出,并以“download_XXX”命名保存,然后导入 CiteSpace 软件。设置标题、摘要、关键词、标识符作为主题来源,将时间设置为 2004~2018 年,时间分区选择“1”,阈值设置根据需要选择 Top N 或者 Top N%,关联强度选择 Cosine、Years per slice、Top N 等系统默认设定的具体值及裁剪方式。根据选择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相应节点的不同按需要设置,并通过时间分区、阈值和裁剪方式的不同,选择其中结果最为稳定、清楚、直观的设置方式。如将 Years per slice 设置为“1”,Top N 设置为“50”,则表示选取 2004~2018 年中每一年前 50 篇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作为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间演化分析和 Burst 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并进行解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发表年份分析
共检索到 4 775 条记录,删除重复文献及不相关文献,筛选得到 4 329 篇文献。文献发表量从 2004~2010 年逐年上升,2010~2012 年文献量升高非常明显。结果见图 1。

2.2 作者合作可视化
发表文献的数量排名前 8 的作者依次是杨关林(17 次)、张哲(17 次)、苏仁强(8 次)、张运(7 次)、张森(7 次)、李伟华(7 次)、李汉源(7 次)、张勇(7 次)。发文作者的单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结果见图 2。

2.3 机构研究可视化
文献发表频次排名前 5 的单位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8 次)、辽宁中医药大学(21 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9 次),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 次)、湖南中医药大学(13 次),但各发文机构之间没有合作关系。结果见图 3。

2.4 研究热点
时间分区自 2004 年至 2018 年选择为“1”,主题词来源默认全选,阈值设置为“50”,用关键路径法简化路径,节点类型为关键词作共现分析:出现频次排名前 5 的关键词依次是稳定型心绞痛(1 107 次)、冠心病(937 次)、心绞痛(807 次)、稳定性心绞痛(362 次)、曲美他嗪(202 次)。而中心度排名前 5 的关键词是稳定型心绞痛(0.26)、冠心病(0.21)、稳定性心绞痛(0.21)、心绞痛(0.18)、冠状动脉疾病(0.14)。结果见图 4。

运用 CiteSpace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采用 LLR(log-likelihood ratio)算法得到了 6 个聚类群,分别为:0 心绞痛、1 心绞痛、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 冠心病、4 稳定型心绞痛、5 稳定性心绞痛,见图 5。对聚类群进行分析,其中每一聚类群所含关键词前 10 个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列。结果见表 1。


以 CiteSpace 5.3R4 版本的 Timezone view 对研究的动态前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07 年主要关注各种相关疾病如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西药曲美他嗪和中成药麝香保心丸等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的研究[7, 8];2008~2011 年主要关注疾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对中药中成药(如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饮)及西药(如氯吡格雷)的研究[9-11];2012~2016 年主要关注安全性研究、Meta 分析、聚类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等[12, 13];2017~2018 年则主要关注该病的手术研究(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其炎性因子及炎症反应的研究、核素心机灌注显像的研究以及对太极拳、艾灸等传统中医方法的研究[14, 15]。从研究的类型来看,近 15 年主要为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的研究在 2012 年就已开始受到了关注。见图 6。

对关键词进行 Burst 分析,得到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有 72 个关键词。按强度进行降序排列,其中对疾病病因及其诊断治疗有提示意义的 10 个关键词依次为:C 反应蛋白、通心络胶囊、中西医结合、针刺、阿托伐他汀、消心痛、气虚血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心绞痛/药物疗法、单硝酸异山梨酯。见图 7。

3 讨论
本研究运用 CiteSpace 对 CNKI 近 15 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展现了我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近 15 年来的研究概况,对其研究热点、前沿及研究趋势形成了大致认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文量在 2004~2011 年有一个大的飞跃,其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贡献较突出的作者和机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杨关林和张哲等研究者。该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16-18]。通过对作者及其机构的可视化分析,可为未来有研究意愿的学者提供潜在的合作者和团队信息。从机构的可视化图谱可以看出,国内进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机构大多为各地的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且各团体之间并没有合作关系,这说明国内对心绞痛的研究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同时说明国内研究更倾向于中医中药方面的研究,而对该病的西药及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少,提示未来可在西医领域进行更多研究。从各研究机构的地理位置来看,排名靠前的机构如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等皆位于东北,表明慢性心绞痛患者极有可能受到气候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北方寒冷的气候,当地人喜好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9]。
对关键词进行汇总分析发现,中心度最高的是稳定型心绞痛,说明近年来学术界对心绞痛中的稳定型研究广泛关注,提示该病相较于其他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具有更大的改善空间,也提示该类型的患者对疾病防治的需求更大。对研究中药物,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的中心度最高,说明这两种药对防治该病的重要性。C 反应蛋白、超敏 C 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血脂、老年人等词的出现频率高,中心度大,提示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对发病机制的探讨会越来越多。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一些中成药关键词的出现,表明在该病的治疗方法上,中医学这门祖国的瑰宝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运动康复治疗试验的出现,说明运动对该病可能会起到良好作用,为以后的康复研究提供了基础。
CiteSpace 的聚类分析是针对不同数据源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并将数据源分类在不同的簇中[20],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聚类的交叉重复。根据聚类词及其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对得到的 6 个聚类群进行分析和推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① 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研究及预后;② 药物(曲美他嗪、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③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西医治疗的临床观察及疗效;④ 稳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生活质量、运动试验的临床效果、药物及危险因素。
研究前沿指该领域研究的新发现或转折点,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关注[21]。联合关键词的时间动态和 Burst 分析,对慢性心绞痛的研究领域、研究发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能够得到一个大致轮廓。综合分析所有结果,该病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以下 4 类:① 药物如盐酸曲美他嗪、瑞舒伐他汀、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② 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刺治疗的疗效、安全性的临床研究;③ 该病的中医临床证型如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的研究;④ 病人的预后及其生活质量等研究。
目前文献计量学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研究[22-24],CiteSpace 通过 Java 应用程序对纳入的数据进行处理,能够通过可视化图谱清晰地将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和其演进规律进行直观展现[25, 26]。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由于 CiteSpace 软件无法同时进行中英文分析,故本研究只针对国内文献进行了分析,发表偏倚无法避免;② 由于该软件的功能限制,只能对单一数据库来源资料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只检索了 CNKI 数据库,可能漏检部分文献;③ 在运用该软件的过程中,时间分区、阈值及裁剪方式没有标准化的设置流程,只能通过反复摸索,尝试接近真实结果的设置方法,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④ 对纳入数据进行聚类时,不同类别的内容可能会存在交叉重叠,所以本研究结论需要结合临床进行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近 15 年的研究进行分析,较直观地展现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概况,初步揭示了可合作的研究者及机构,对其研究热点、前沿及研究趋势形成了大致认识,为本病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粥样斑块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和心肌缺血,当管腔狭窄程度达到 50% 以上时,缺血心肌释放腺苷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受体从而诱发心绞痛[1-3]。
迄今,临床已对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研究也急速增长,但通过手工检索的方式已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需要一种高效、科学、准确、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可为我们提供海量信息。CiteSpace 自 2003 年问世,就以其直观可视的优点迅速发展,该软件是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软件,采用各种直观的可视化方法进行分析,体现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可帮助科研人员更准确快捷地对科学领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能直观地展现本知识领域的全景信息,探测其潜在的新趋势[4-6]。因此,本文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近 15 年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为检索词,对 CNKI 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方式为“主题”(精确),检索时限为 2004 年 1 月 1 日~2018 年 12 月 31 日。
1.2 研究方法
将筛选后的文献以 .refwoks 格式导出,并以“download_XXX”命名保存,然后导入 CiteSpace 软件。设置标题、摘要、关键词、标识符作为主题来源,将时间设置为 2004~2018 年,时间分区选择“1”,阈值设置根据需要选择 Top N 或者 Top N%,关联强度选择 Cosine、Years per slice、Top N 等系统默认设定的具体值及裁剪方式。根据选择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相应节点的不同按需要设置,并通过时间分区、阈值和裁剪方式的不同,选择其中结果最为稳定、清楚、直观的设置方式。如将 Years per slice 设置为“1”,Top N 设置为“50”,则表示选取 2004~2018 年中每一年前 50 篇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作为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间演化分析和 Burst 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并进行解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发表年份分析
共检索到 4 775 条记录,删除重复文献及不相关文献,筛选得到 4 329 篇文献。文献发表量从 2004~2010 年逐年上升,2010~2012 年文献量升高非常明显。结果见图 1。

2.2 作者合作可视化
发表文献的数量排名前 8 的作者依次是杨关林(17 次)、张哲(17 次)、苏仁强(8 次)、张运(7 次)、张森(7 次)、李伟华(7 次)、李汉源(7 次)、张勇(7 次)。发文作者的单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结果见图 2。

2.3 机构研究可视化
文献发表频次排名前 5 的单位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8 次)、辽宁中医药大学(21 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9 次),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 次)、湖南中医药大学(13 次),但各发文机构之间没有合作关系。结果见图 3。

2.4 研究热点
时间分区自 2004 年至 2018 年选择为“1”,主题词来源默认全选,阈值设置为“50”,用关键路径法简化路径,节点类型为关键词作共现分析:出现频次排名前 5 的关键词依次是稳定型心绞痛(1 107 次)、冠心病(937 次)、心绞痛(807 次)、稳定性心绞痛(362 次)、曲美他嗪(202 次)。而中心度排名前 5 的关键词是稳定型心绞痛(0.26)、冠心病(0.21)、稳定性心绞痛(0.21)、心绞痛(0.18)、冠状动脉疾病(0.14)。结果见图 4。

运用 CiteSpace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采用 LLR(log-likelihood ratio)算法得到了 6 个聚类群,分别为:0 心绞痛、1 心绞痛、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 冠心病、4 稳定型心绞痛、5 稳定性心绞痛,见图 5。对聚类群进行分析,其中每一聚类群所含关键词前 10 个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列。结果见表 1。


以 CiteSpace 5.3R4 版本的 Timezone view 对研究的动态前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07 年主要关注各种相关疾病如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西药曲美他嗪和中成药麝香保心丸等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的研究[7, 8];2008~2011 年主要关注疾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对中药中成药(如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饮)及西药(如氯吡格雷)的研究[9-11];2012~2016 年主要关注安全性研究、Meta 分析、聚类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等[12, 13];2017~2018 年则主要关注该病的手术研究(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其炎性因子及炎症反应的研究、核素心机灌注显像的研究以及对太极拳、艾灸等传统中医方法的研究[14, 15]。从研究的类型来看,近 15 年主要为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的研究在 2012 年就已开始受到了关注。见图 6。

对关键词进行 Burst 分析,得到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有 72 个关键词。按强度进行降序排列,其中对疾病病因及其诊断治疗有提示意义的 10 个关键词依次为:C 反应蛋白、通心络胶囊、中西医结合、针刺、阿托伐他汀、消心痛、气虚血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心绞痛/药物疗法、单硝酸异山梨酯。见图 7。

3 讨论
本研究运用 CiteSpace 对 CNKI 近 15 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展现了我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近 15 年来的研究概况,对其研究热点、前沿及研究趋势形成了大致认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文量在 2004~2011 年有一个大的飞跃,其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贡献较突出的作者和机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杨关林和张哲等研究者。该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16-18]。通过对作者及其机构的可视化分析,可为未来有研究意愿的学者提供潜在的合作者和团队信息。从机构的可视化图谱可以看出,国内进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机构大多为各地的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且各团体之间并没有合作关系,这说明国内对心绞痛的研究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同时说明国内研究更倾向于中医中药方面的研究,而对该病的西药及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少,提示未来可在西医领域进行更多研究。从各研究机构的地理位置来看,排名靠前的机构如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等皆位于东北,表明慢性心绞痛患者极有可能受到气候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北方寒冷的气候,当地人喜好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9]。
对关键词进行汇总分析发现,中心度最高的是稳定型心绞痛,说明近年来学术界对心绞痛中的稳定型研究广泛关注,提示该病相较于其他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具有更大的改善空间,也提示该类型的患者对疾病防治的需求更大。对研究中药物,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的中心度最高,说明这两种药对防治该病的重要性。C 反应蛋白、超敏 C 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血脂、老年人等词的出现频率高,中心度大,提示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对发病机制的探讨会越来越多。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一些中成药关键词的出现,表明在该病的治疗方法上,中医学这门祖国的瑰宝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运动康复治疗试验的出现,说明运动对该病可能会起到良好作用,为以后的康复研究提供了基础。
CiteSpace 的聚类分析是针对不同数据源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并将数据源分类在不同的簇中[20],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聚类的交叉重复。根据聚类词及其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对得到的 6 个聚类群进行分析和推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① 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研究及预后;② 药物(曲美他嗪、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③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西医治疗的临床观察及疗效;④ 稳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生活质量、运动试验的临床效果、药物及危险因素。
研究前沿指该领域研究的新发现或转折点,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关注[21]。联合关键词的时间动态和 Burst 分析,对慢性心绞痛的研究领域、研究发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能够得到一个大致轮廓。综合分析所有结果,该病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以下 4 类:① 药物如盐酸曲美他嗪、瑞舒伐他汀、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② 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刺治疗的疗效、安全性的临床研究;③ 该病的中医临床证型如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的研究;④ 病人的预后及其生活质量等研究。
目前文献计量学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研究[22-24],CiteSpace 通过 Java 应用程序对纳入的数据进行处理,能够通过可视化图谱清晰地将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和其演进规律进行直观展现[25, 26]。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由于 CiteSpace 软件无法同时进行中英文分析,故本研究只针对国内文献进行了分析,发表偏倚无法避免;② 由于该软件的功能限制,只能对单一数据库来源资料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只检索了 CNKI 数据库,可能漏检部分文献;③ 在运用该软件的过程中,时间分区、阈值及裁剪方式没有标准化的设置流程,只能通过反复摸索,尝试接近真实结果的设置方法,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④ 对纳入数据进行聚类时,不同类别的内容可能会存在交叉重叠,所以本研究结论需要结合临床进行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近 15 年的研究进行分析,较直观地展现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概况,初步揭示了可合作的研究者及机构,对其研究热点、前沿及研究趋势形成了大致认识,为本病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