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向超群, 黄浩, 陈慧.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漂浮物清洗流程的效果评价. 华西医学, 2014, 29(11): 2119-2120. doi: 10.7507/1002-0179.20140638 复制
漂浮物是指漂浮于水上并随水流一起运动的物体[1]。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物品的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漂浮物。根据日常实践,将漂浮物归纳为5类:器皿类、高分子材料、硬塑料类、木质类、特殊金属器械。在日常工作中,漂浮物清洗消毒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清洗消毒易遗失,进入机器清洗易漂浮起来,包装时经常差件、少件,去污区和包装区常因差件、少件而到处查找,浪费人力、物力、时间,两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造成同事之间关系不和谐。2011年1月科室规范了漂浮物机洗流程,固定漂浮物机洗代码(代码09),清洗篮上面加盖,防止漂浮物漂移出筐,重量轻的用巾钳夹住,植入物用专用小盒盛装,木棒用橡筋捆绑在相应器械上等,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放床位4 300余张,每天手术平均300台,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其消毒供应中心的规模也位居前茅。消毒中心共有工作人员98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5人,大专生26人,中专生及高中生30人,初中生35人;护士26人,技工14人,普工54人,规范化培训生4人。每天负责全院临床、手术室各类器械包回收、清洗、消毒及运送。如:门诊活体组织穿刺包平均每天30个左右,骨髓穿刺包40~50个,腰椎穿刺包20~30个,缝合包40个,静脉切开包15个,气管切开包、肋间引流包等,临床平均每天1 600~1 800个包;手术包种类300个,平均每天500~700包。此外,还承担院外14家医院每天200~300包手术器械的清洗任务,以及对外服务公司承揽的30~60包器械的清洗工作,工作量大。每天均有漂浮物遗失查找事件发生,据统计漂浮物丢失率达9%,漂浮物查找率为12%,既影响我中心的工作效率,又造成服务单位的不满意。对此,在确保各类器械、物品清洗消毒质量基础上,改进和规范漂浮物分类清洗方式势在必行。
1.2 方法
1.2.1 固定漂浮物机洗代码
清洗篮筐上面加盖,重量轻的用巾钳夹持,植入物用专用小盒盛装,木棒用橡筋捆绑在相应器械上,防止漂浮物漂移出筐。
1.2.2 确认漂浮物的种类
根据物品性质将漂浮物分为5类。① 器皿类(弯盘、碗、药杯);② 高分子材料类[2]:假体、颈椎牵开系统测量杆等;③ 硬塑料类:骨科特殊击入器等;④ 木质类:骨科叉韧带重建内术后击入器等;⑤ 特殊金属器械:钢尺、探针、静脉钩等。
1.2.3 改进漂浮物机洗上筐流程
器皿类物品上筐后加盖处理,防止漂浮漂移;高分子材料根据大小选择手工清洗或单舱机洗,如:植入物昂贵、精致的选择手工清洗,并当面交至包装人员点清。器皿类(弯盘、碗、药杯)等普通的常规器械选择单舱机洗。硬塑料类、木质类应与其他物品捆绑上机,避免因物件轻易漂浮、遗失于超声舱内或其他地方;钢尺应用巾钳夹持,防止放置在清洗筐边缘位置,避免包装区下筐时不易发现,探针、静脉钩放置于小型带孔清洗筐内。
1.2.4 漂浮物机洗过程观察及处理
器械、器具和物品进入机洗流程后,去污区组长及时观察机械运行状态,监控清洗过程,及时根据显示屏信息处理机械报警故障,发现物品漂浮或遗失,应及时查找,必要时拆卸超声舱查找[3]。
2 结果
在未规范漂浮物机洗流程前,我中心漂浮物丢失率为9%,手术医生满意度不高,2011年规范易漂浮物机洗流程后,漂浮物丢失率0%,漂浮物查找率下降至4%,手术医生满意度提高到97%,器械包合格率达99%。漂浮物丢失事件基本杜绝,不仅确保了清洗物品数量的完整性,满足临床、手术对器械使用的需要,而且使手术医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大为提高。此外,漂浮物查找率的大幅下降,有效节省员工查找物件的时间,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见表 1。

3 讨论
部分医疗器械、物品在清洗过程中存在漂浮现象,容易导致物件遗失,其查找工作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我们改进器械、物品的机洗流程,固定漂浮物机洗代码,统一规范操作,使器械、物品清洗中的漂浮现象大为改观,漂浮物丢失事件基本杜绝,漂浮物查找率大幅下降,不仅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充分的利用,而且减轻了消毒中心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4-7]。规范漂浮物机洗流程,也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发展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良好运行[8],促进其工作不断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漂浮物是指漂浮于水上并随水流一起运动的物体[1]。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物品的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漂浮物。根据日常实践,将漂浮物归纳为5类:器皿类、高分子材料、硬塑料类、木质类、特殊金属器械。在日常工作中,漂浮物清洗消毒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清洗消毒易遗失,进入机器清洗易漂浮起来,包装时经常差件、少件,去污区和包装区常因差件、少件而到处查找,浪费人力、物力、时间,两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造成同事之间关系不和谐。2011年1月科室规范了漂浮物机洗流程,固定漂浮物机洗代码(代码09),清洗篮上面加盖,防止漂浮物漂移出筐,重量轻的用巾钳夹住,植入物用专用小盒盛装,木棒用橡筋捆绑在相应器械上等,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放床位4 300余张,每天手术平均300台,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其消毒供应中心的规模也位居前茅。消毒中心共有工作人员98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5人,大专生26人,中专生及高中生30人,初中生35人;护士26人,技工14人,普工54人,规范化培训生4人。每天负责全院临床、手术室各类器械包回收、清洗、消毒及运送。如:门诊活体组织穿刺包平均每天30个左右,骨髓穿刺包40~50个,腰椎穿刺包20~30个,缝合包40个,静脉切开包15个,气管切开包、肋间引流包等,临床平均每天1 600~1 800个包;手术包种类300个,平均每天500~700包。此外,还承担院外14家医院每天200~300包手术器械的清洗任务,以及对外服务公司承揽的30~60包器械的清洗工作,工作量大。每天均有漂浮物遗失查找事件发生,据统计漂浮物丢失率达9%,漂浮物查找率为12%,既影响我中心的工作效率,又造成服务单位的不满意。对此,在确保各类器械、物品清洗消毒质量基础上,改进和规范漂浮物分类清洗方式势在必行。
1.2 方法
1.2.1 固定漂浮物机洗代码
清洗篮筐上面加盖,重量轻的用巾钳夹持,植入物用专用小盒盛装,木棒用橡筋捆绑在相应器械上,防止漂浮物漂移出筐。
1.2.2 确认漂浮物的种类
根据物品性质将漂浮物分为5类。① 器皿类(弯盘、碗、药杯);② 高分子材料类[2]:假体、颈椎牵开系统测量杆等;③ 硬塑料类:骨科特殊击入器等;④ 木质类:骨科叉韧带重建内术后击入器等;⑤ 特殊金属器械:钢尺、探针、静脉钩等。
1.2.3 改进漂浮物机洗上筐流程
器皿类物品上筐后加盖处理,防止漂浮漂移;高分子材料根据大小选择手工清洗或单舱机洗,如:植入物昂贵、精致的选择手工清洗,并当面交至包装人员点清。器皿类(弯盘、碗、药杯)等普通的常规器械选择单舱机洗。硬塑料类、木质类应与其他物品捆绑上机,避免因物件轻易漂浮、遗失于超声舱内或其他地方;钢尺应用巾钳夹持,防止放置在清洗筐边缘位置,避免包装区下筐时不易发现,探针、静脉钩放置于小型带孔清洗筐内。
1.2.4 漂浮物机洗过程观察及处理
器械、器具和物品进入机洗流程后,去污区组长及时观察机械运行状态,监控清洗过程,及时根据显示屏信息处理机械报警故障,发现物品漂浮或遗失,应及时查找,必要时拆卸超声舱查找[3]。
2 结果
在未规范漂浮物机洗流程前,我中心漂浮物丢失率为9%,手术医生满意度不高,2011年规范易漂浮物机洗流程后,漂浮物丢失率0%,漂浮物查找率下降至4%,手术医生满意度提高到97%,器械包合格率达99%。漂浮物丢失事件基本杜绝,不仅确保了清洗物品数量的完整性,满足临床、手术对器械使用的需要,而且使手术医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大为提高。此外,漂浮物查找率的大幅下降,有效节省员工查找物件的时间,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见表 1。

3 讨论
部分医疗器械、物品在清洗过程中存在漂浮现象,容易导致物件遗失,其查找工作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我们改进器械、物品的机洗流程,固定漂浮物机洗代码,统一规范操作,使器械、物品清洗中的漂浮现象大为改观,漂浮物丢失事件基本杜绝,漂浮物查找率大幅下降,不仅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充分的利用,而且减轻了消毒中心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4-7]。规范漂浮物机洗流程,也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发展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良好运行[8],促进其工作不断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